五雪山奇遇 第四百零五章 歪解揭语1

作者:绝域轻骑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系统:从超跑开始做首富 重生之都市学生 万法之主

听了兰陵的这一通解释,再看看这两张度牒,然后再联想这一路的所见所闻,特别是联系靖难之役的相关传闻,大家多多少人对主件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原来先前兰陵所说的那一切都还只是表面现象,或者说他讲的那一些只是冰山一角,管中窥豹而已,根本 无法全面客观地把那段真实的历史展示在大家面前。这里面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奥密,或者牵扯更广的地方,而这里面的秘密连兰陵,或者说她的外公,以及众多的史学家都不知道。

其实,李子木也应该早就想到了,只是经历了这一段埋单的历练,他为人不是那么武断,更没愿意去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事,在没有得到确凿证据,真像大白的一天,就不能随便下结论,一切猜测都 只能藏在自己的心里,不能轻易地在外人面前表露半分。

教授出事以后,他就时时在自己心里时告诫自己,这即是经验的总结,也算是一段惨痛的教训吧!

在四象玄阴阵和巨子塔里面的那段经历 ,他便发现了墨家消死亡的一些线索,再后来听教授 也讲过,墨家第十四代巨子,墨洽 笫因为得罪了汉武帝,所以逃到了当时朝庭控制力较弱的南方地区。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只有隐姓埋名,以“木”为姓,因为在南方“墨”与“木”发音相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 记往先辈的姓,而又不至于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他的美好愿望也没有持续多久,后来不知为什么走漏了消息,官府对姓“木”的人也大开杀戒,所以他的后代连“木”都 不敢姓了,只能入乡随俗,和当地的少数民族一样,实行父子连姓,这样才避开了血腥的杀戮,让自己的后人能够安全地繁衍生息了下来。

随着朝代的更替、时间的流逝,特别是知道真像的人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对这一段历史都缄默其口,导致很多墨家后人已经 遗忘了这一段历史,甚至连自己本来姓什么都已经忘记了,还以为自己真的是少数民族了。

但他们的族长却世世代代都 不敢忘记,他们一直都 想着有一天能光明正大地恢复祖宗的木姓,再次光宗耀祖,那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同时也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己任,时刻牢记在心里,一刻也不敢放弃。

斗转星移,事过境迁。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元朝末年,因朝纲不振、史治腐败,天灾不断,人祸连年。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朱元璋一干豪杰趁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而朱元章更是后来居上,先后战胜了其他势力,成为了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力量,这一切主要归功于他的身边猛将如云,谋士如林。

1355年,胡惟庸投奔于他,因为当时朱元璋身边武将众多,而谋士较少,所以他迅速成为了朱元璋不可或缺的智囊,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他也经常不离朱元璋左右,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有一天,闲暇时刻,朱元璋感叹到,世人皆言得江山

易,守江山难,历史上有很多大一统的王朝都只是历时二世三世而终,创业的帝王开疆扩土,呕心沥血,力求文治武功,国泰 民安,而守成的继任者往往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从而毁掉了这来之不易的锦绣江山。

胡惟庸当时就在他的身旁,他也知道朱元璋发表这通感叹的目的和意义,但又不好插嘴,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敢的话题。

朱元璋见胡惟庸 站在一旁,却不言不语,便主动问起他来,“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万世基业能代代相传下去呢?”当时朱元璋虽然还没有称王,但他问鼎天下的雄心早已暴露无疑,所在他在谈吐之间,毫不避讳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

胡惟庸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主子主动问起这么敏感的问题,那是把自己当心腹的表现,那正是自己邀功得宠的绝好机会,所以自己要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一番,不能让主子失望。

但朱元璋又是个大老粗,你给他讲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肯定听不懂,你要是给他讲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道理,搞不好会若得他雷霆大怒,甚至丢掉性命都有可能。更不能说自己不知道,那样会让自己的主子对自己大失所望,自己刚刚得到的荣誉和地位也有可能随之失去,今后可能不会再信任自己了。

怎么样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既让主子听得懂,又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肤浅,同时又能完美地回答主子提出的问题呢?

而那胡惟庸毕竟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儒,脑子也很灵活,他稍稍开动脑筋,便有了主意。于是他便把自己早年间听来的一个传说讲给了自己的主子听,不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巧妙地把问题又抛给了朱元璋,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免得其他人觉得自己肤浅,又不承担任何责任,是好是坏,全靠朱元璋自己琢磨,他也赖不了别人。

胡惟庸打定主意以后,便一本下载经地说道:

“将军,治理天下是一门博大精深而又系统全面的学问,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甚至是形形色色、不同类型的人员安排,在下才疏学浅,也不敢妄言。但我早年在求学的过程中,曾经听一个高人说过四句揭语,当时那位高人说,只要参透了这四句揭语,便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万代基业,这个可能有一些可借鉴的地方。只是寻位高人当时曾经说过,必须要有天命在身的人才有资格揣测,一般人若是有不臣之心,擅自揣测,必定会招来杀身之祸。我乃一介草民,能跟随将军建功立业,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在这件事上不敢有丝毫的僭越,更不敢擅自揣测天意。而将军你现在威震华夏,四海臣服,荣登九五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既然天命所系,那这四名揭语,定能被你一眼窥破天机!”胡惟庸故弄玄虚地说了一通,成功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同时又拍了一通朱元璋的马屁,弄得朱元璋是心花怒放,兴奋不已。

“你直接说,别卖关子了,什么天机?什么揭语?快说来听听!”朱元璋显得有点迫不及待了。

“五行聚首,七星花开。九州

浮沉,黑土同在。”胡惟庸将他听说来的揭语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元璋,让他一个人天马行空地去猜想。

朱元璋当时对胡惟庸是言听计从,对他所说的话更是深信不疑,所以他牢牢地记下了这四句揭语,一旦有空,便认真琢磨这四句揭语的真谛,偶尔还请教一下自己信得过的人,没有想到还真的让他琢磨出个道道 来了。

这第一句“五行聚首”中的“五行”肯定就是指的金、木、水、火、土,“聚”肯定是聚在一起的意思,而这个“首”便是头的意思,也就是指的帝王,或者说是老大的意思。把这几个意思简单串联起来,就是说这帝王之家要聚齐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

他挖空心思想了很久,既然是帝王之家,想要聚齐金、木、水、火、土的五种物件那是很容易的,所以这里指的绝对不会是物件。

而要打天下、守社稷,达到拓地开疆,四夷臣服的目的,营造出太平盛世、万邦来贺的局面,最主要的是要有人才,所以他断定,这五行应该指的是人的属相。这人才也必须要自己家的人才靠谱,其他人就算是人才也不靠谱,因为不是一家人,时间一长,必有异心。

但在当时每一个人的出生和属相是无法确定的,他们老朱家要聚齐五行属相的人才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按这每一句揭语的意思来理解,他要想办法让老朱家的人尽快五行聚首。

而恰在此时,他的长子出生,他突发其想,既然出生的时辰不能随心而定,但孩子的名字是可以随心所欲而定的,他完全可以在子孙的名字里面把五行体现出来,这样不就从另外一个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让五行聚首了吗?

在五行当中,木代表东方,属五行之首,所以他便决定给自己的儿子辈起名字的时候,先从五行之首开始,儿子辈都带“木”字旁,然后现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来确定下一辈名字当中要带的五行元素。

按这样的顺序来,也符合按五行相生的道理,非常的吉利,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

所以孙子辈都带“火”字旁边,重孙辈都带“土”字旁,第四辈带“金”字旁,第五代带“水”字旁,这样子子孙孙循环往复,既保证了他们老朱家的万代基业,又符合五行相生的原理。

这样一来便有了朱标、朱棣等一干带“木“字偏旁的儿子;孙子辈便以火为偏旁,于是朱允炆、朱高炽的名字也应运而定;曾孙辈便以土为偏旁,所以朱瞻基这个名字便登上了历史的最高舞台......

这第一句揭语的意思,他算是强行改来与之相对应了,为了让他们老朱家的接班人五行早日聚首,后代早日踏上历史舞台,所以在太子朱标早死之后,他干脆直接传位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这样便直接跨过一代,便可以提前让继位的子孙们,早日聚齐五行,从而确保自己的江山万代相传。

没有想到欲速则不达,他的这个做法间接造成了后来的靖难之役,不仅造成了一次战乱,而且还造就了大明朝的第一悬案。

相邻推荐: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泛人类联盟禁术之王帝霸我在万界抽红包一笑风云变大江湖之热点大侠顾探又在凶案现场撒狗粮老祖宗在天有灵机狮咆哮